近几年来,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不管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教育质量提高,清华北大的突破,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项目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此,我就将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提出来,供领导参考,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创新“支教”模式
弱化“三区支教”计划,改由县局统筹安排,建立城乡教师置换任教制度。近年来,我县一直实施“三区支教”计划,但是,赴农村学校支教的“三区支教”人才,要么是任高级职称的老同志,要么是管理岗位的中层领导,到任农村学校后工作挑肥拣瘦、不受制度约束、慵懒散慢,不仅没有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反而对学校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据此,可探寻新的“支教”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将县城优质学校骨干教师或优质教育资源置换到农村学校支教(任教),以身作则,示范引领,为农村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养分;让农村学校青年教师到县城优质学校任教,将自身溶于优质学校的浓厚氛围中,积极学习、勤于请教、深度钻研和交流,返回原校后引领、指导其他教师践行成果,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置换任教时间可采取1-3年期。
二、优化教师结构,注重能力提升
优化教师的引进和招聘结构。目前,教师招聘时采取的原则是符合要求的学历、持有教师资格证即视为满足招聘条件,导致近年来,新招聘的教师所学专业五花八门,如:土木工程、汽车修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电子技术、工程勘探、园林设计……不胜枚举。这一群体的教师,由于大学专业与教育教学不挂钩,所以从事教师职业后,在业务提升上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师招聘时可不可以分类招聘,分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和非师范专业毕业持有教师资格证两类,分别下达招聘指标,提高师范专业毕业生指标,适当削减非师范生指标,进而优化教师结构。
三、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1、发挥好学科指导组、学科骨干作用,引领和推动学科教研向纵深发展。学校根据自身需求向教研室提出申请,确定需要提供的教研学科,教研室酌情统筹安排相应学科指导组成员根据学校需求到校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使得教研活动以问题为导向,更加精准,更加高效。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以合作学习为抓手,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践出符合各个学段、学情的系统的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召开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对课堂教学改革相关成果进行展示交流。
3、修订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教学质量的评价办法,增强激励性,发挥好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
4、对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班做专题指导与调研,并分学科组织研讨或进行专题培训。为学校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利用网络向学校提供优质的参考资料。组织好全县毕业班的模拟统考与质量分析。
四、多措并举,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1、修订教师职称推荐方案,使其充分发挥积极地导向作用。将教师重大业绩,如县级教学质量优胜奖列入评选条件,同时降低优质课在评选中的比例。
2、利用好融媒体,对教师的先进事迹、工作状态进行采访报道,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获取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支持。
文档为doc格式